海门农村商业银行官网欢迎您浏览!
您的当前位置: 本行动态 > 本行新闻>详细页面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

来源:发布时间:2019年09月19日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

                                 ——个人金融信息保护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钓鱼网站日益频发多变、伪基站不断升级,严重侵害客户信息安全、资金安全,持续侵蚀网络健康生态。为了提高民众对个人金融信息的认知和安全保护意识,有效防范电信网络诈骗风险,今天就告诉大家个人金融信息保护和安全使用银行账户的注意要点。

一、什么是个人金融信息?

依据《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实施办法》,个人金融信息是指金融机构通过开展业务或者其他渠道获取、加工和保存的个人信息,包括个人身份信息、财产信息、账户信息、信用信息、金融交易信息及其他反映特定个人某些情况的信息。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二、个人金融信息是如何被泄露的?

1.随意填写个人资料。如街头填问卷送小礼品、网上填问卷送礼品、注册即送大礼、填写详细资料赢抽奖机会等,参与这些小活动均有可能泄露个人金融信息。

2.随手在网上晒个人信息。一个带有定位的晒图可能会暴露家庭地址、工作地址、孩子学校地址,一个聊天截图可能会暴露手机号、微信号,庆祝生日的蛋糕刚好描述了家人的年龄和出生日期,这些无形中都泄露了个人信息。

3.贸然连接不明免费WIFI,随意扫二维码。免费WIFI以及二维码可能成为木马病毒的携带者,盗取用户手机号码、银行卡号、交易密码等重要个人金融信息。

4.个人金融信息被倒卖或者盗取遭致泄露。不法分子利用技术手段、改装改造设备盗取用户信息,黑客攻击系统获得用户信息。

三、个人金融信息风险防范要点

1.切勿将自己的身份证件、银行卡等转借他人使用,不能买卖个人银行账户。

2.在日常生活中切勿向他人泄露个人金融信息、财产状况等基本信息,也不要随意在网络上留下个人金融信息。

互联网时代,企业希望尽可能多的获取用户信息,但是许多企业在数据保护工作方面不尽完善,时常有用户信息泄露事件发生,对于我们普通用户而言,无法干预企业的数据安全保护措施,只能从自身着手,尽量减少暴露自己的个人金融信息。

3.尽量远离社交平台涉及的互助类活动

现在很多社交平台,会有一些填写个人信息即可生成有趣内容并可以分享好友的活动,看似有趣的表面,实质上却以该手段获取大量用户信息,建议不要参与该类活动。

4.安装病毒防护软件

不管是计算机还是智能手机,都已经成为信息泄露的高发地带,往往由于不小心点击一个链接、下载一个文件,就成功被不法分子攻破,安装防病毒软件进行病毒防护和病毒查杀成为设备使用时的必要手段。

5.不要连接未知WIFI

现在公众场所常常会有些免费WIFI,有些是为了给人们提供便利而专门设置的,但是不能忽视的是不法分子也会在公共场所设置钓鱼WIFI,一旦连接到他们的钓鱼WIFI,我们的设备就会被他们反扫描,如果在使用过程中输入账号密码等信息,就会被对方获取。所以在公众场所尽量不要去连接免费WIFI

6.警惕手机诈骗

科技在进步,骗子的手段也层出不穷,常见的莫过于利用短信骗取手机用户的信息,更有可能进行财产诈骗,让受害者遭受重大损失。警惕手机短信里的手机账户异常、银行账户异常、银行系统升级等信息,有可能是骗子利用伪基站发送的诈骗信息。遇到这种短信不要直接回复或点开短信连接,建议联系官方工作人员,询问情况。

7.网上购物或支付时需要特别注意

在输入信用卡和个人信息之前确认网站是否安全,大多数网站会有防伪安全标志,如网址旁边挂锁;网上购物时,优先选择信誉良好的卖家。

8.尽量亲自办理金融业务,切勿委托不熟悉的人或中介代办,谨防个人信息被盗或被移作他用。

9.不要随意丢弃刷卡签购单、取款凭条、信用卡对账单、快递单等,对写错、作废的金融业务单据,应撕碎或用碎纸机及时销毁,不可随意丢弃,以防不法分子捡拾后查看、抄录、破译个人金融信息。不在微信、QQ、微博等公众平台发布身份证、火车票、飞机票等票证照片。

10.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号码、手机短信和邮件。

警惕向您询问个人金融信息的电话及电子邮件,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向他人透露自己的银行账户、卡号、密码或向来历不明的账户转账,如遇到此类情况,应予以拒绝,必要时立即报警。